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
(1)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
(4)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闽南古民居,以红砖为主色调,砖石结合,“
- 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
-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
- 《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始终鼓舞着中国
- 《庄子·列御寇》载:&l
-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招标会上,加多宝仍将
- 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
-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
- 当前的许多流行语都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
-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第十八次代表
- 2015年9月9日,习近平给&ldqu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 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逃离德黑兰》
- 2014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
-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