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怎样理解佛教传统中非人格性实在:涅槃、空、真如?
  • ①作为终极实在的涅槃,佛教观点视之为人从经验世界的各种束缚中获得的彻底解放,即精神的极大自由状态。从人生存的经验世界来看,我们面临着许多令人苦恼的状态,或叫“世俗的脆弱性”。佛教把这个被体验到的,充满痛苦的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变化无常的现象世界,它的一切现实存在都是短暂的,没有本身的稳固性和产生的原因,是由其他外在因素控制的。因此,这个经验世界永远处于一个由其他因素的决定而存在,同时也由其他因素的作用而随时可能消失的过程之中;经验世界处于“缘起”之中,人的生命处于“轮回”状态。这样,人与包括人自己在内的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种对人生命的煎熬状态。于是,人便开始在内心的烦恼和诸多的矛盾纠葛中折磨自己。佛却启示我们通过内心的自觉或彻底的觉悟,使我们完全忘记或放弃对这经验世间价值的追求,甚至主观的忘记自己主体作为经验世界一部分的存在;这样,人就获得了一种彻底的精神解放、一种意志的完全自由,这就是人的涅槃,是摆脱了此岸诸苦之后到达的彼岸世界。这时的人虽然表面看来还是原来那个人,但精神上或在本质上已经变成了阿罗汉或菩萨,生命的轮回和经验世界的烦恼已经被彻底解决了。这是靠人对涅槃这样的终极实在的理解和体验获得的。
    ②空作为终极实在并不是与存在之有的对立,而是超越存在之有和存在之无的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因为空是指宇宙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都不是由实际存在物生成的,是靠因缘关系生成的,因缘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条件,它本身不是经验存在物,所以是空的。严格地讲空作为一种抽象的终极实在是不能成为思考的对象,只能根据个人的理解去体验;因为一旦成为思考对象,哪怕是一种观念性的看法,它都还在作为思想的存在之列,即仍然是一种有。空既有本体论的终极实在之义又有人生论的精神彻底自由、解脱之义。
    ③禅宗对佛教形而上的终极实在如涅槃、空、真如,都有深刻的创造性发展,其特点乃在于强调信徒对佛教终极实在的体验,而且要求这个体验能超越以前的一切体验,是所谓“超凡越圣”,而实际上是“超佛越祖”,是对“成佛作祖”的再超越。凡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对这些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都构成“有相”,凡想对这些经验事实的否定都构成“无相”。可真如完全不在对这些经验世界的肯定或否定层面,它是通过否定“有相”和“无相”来表显自己的超验性和终极实在性。
    涅槃、空、真如既不是经验世界的存在也不是肯定或否定这些经验世界的概念性存在,因为它是超经验世界的、超经验世界之概念的。如果要用经验世界的概念来描述它,那就只能通过否定这些概念来体验它的真谛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