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三司
- 后唐(930年)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五月,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咸平六年(1003)三司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20多个案,分理事务。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由于太子是国家未来的最高统治者,其基本素
- 试论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变法在中国政治制度
- 明朝直属皇帝管辖,专门检察六部的独立监察
-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
- 唐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 1946年3月美国与日本制定的宪法被称为
- 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 宋代的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以及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
- 中唐为什么会出现藩镇割据?
- 唐代,进士科录取比例一般为百分之一至百分
-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如果皇帝
-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
- 从制度设置看,东汉的尚书台只是皇帝私人秘
-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
- 汉武帝时期中央层面监察机构的设置发生了变
-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
- 简述汉代选官的主要途径。
- 2013年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