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在小学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字竞赛中得过奖,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的排名在30几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责骂,使他很有挫败感。他很想取得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也出现不及格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做到如下几点: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景,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③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通过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成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知道自己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看到自己的成功、进步,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时改正,并加倍努力,力求获得成功。
    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和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的运用奖励和惩罚是激发学生动机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合理的运用奖励与惩罚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过,奖励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消极的结果;过分或过多的惩罚也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效果,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好效果。所以,激发学习动机,也要妥善的进行奖惩。
    运用奖励和惩罚时应注意:第一,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第二,奖励和惩罚一定要公平;第三,奖励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