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请结合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举出另外一例送别的诗词作品,并简析。
-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歌是()
-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
-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
-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颇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
- 《湘夫人》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
- 词作风格“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词人是(
- 就流派来分,小说可分为()等等。
- 想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
- 前人评《又呈吴郎》“语淡而意厚”,请就此
- 计划还有其他什么别称?它具有哪几个特点?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廉颇曰
- 为何说《山居秋暝》一诗是怎样描绘景物的?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作特点有哪些
- 《楚辞》中的《山鬼》一篇描述了一位女神失
- 世称王右丞的唐代诗人是()。
- 非见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的成
- 在艺术表现上,《登幽州台歌》与一般的登临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