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新中国初期(1949~1952年)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成效如何?扼要指出上述措施的共同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
⑴经济形势: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堵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崩溃。
⑵原因:国民党反对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括;
⑶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⑷成效:1952年国家财政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⑸特点:
①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积极作用;
⑹原因:
①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民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人民生活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
②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抓住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浙江省多地每年都会遭台风袭击,其中温州、
- 葛罗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成为帮凶的是()
- 1902年,袁世凯在推行军队改革中,制订
- 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
- 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双重性最主要取决于
- 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
- 简述北京政府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派别、
-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
- 通过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以便从中国勒索好
- 清朝历史上最后一次政治改革是()。
- 简述抗日战争初期文艺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 周恩来1953年12月在北京会见()代表
- 辛亥革命后,有两人企图复辟帝制,他们是(
-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
-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
- 以下哪一项是湘军讨伐太平军檄文的核心主旨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主要表现
- 裕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