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何要用16h阳极电流分布值作为阳极安装精度的质量判定值?
- 新极上槽后,迅速在冷阳极表面形成一层电解质冷凝层。1—2小时后冷凝层开始熔化,阳极开始导电。随着炭块温度的上升,通过的电流不断增加,在第16小时左右,导电量达到正常值的70%左右,24小时左右达到正常值。对于角部极,时间几乎要拖长一倍。实践表明,对于新阳极,安装高度变化,电流分布的毫伏值亦变化,两者呈强负相关关系。利用这个相关关系,可将16小时的电流分布毫伏值作为安装精度的代用质量特性值。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效应间隔
- 什么叫干法启动?
- 如何处理电压波动?
- 槽平均电压由()、()、()组成。
- 通过()使阴极炭块之间炭糊进行烧结,成为
- 自然界中的铝含量极为丰富,几乎占地壳中全
- 铝的比重在常温下为()g/cm
- 手动处理针振抬电压时最高不应超过(),同
- 预焙阳极每块极的电流密度是相同的。
- 铝电解用的原材料有()。
- 槽控箱具有AE处理、()、()等控制功能
- 一般认为,铝电解二次反应的关键步骤的是(
- 系列电流是怎样流经电解槽的?
- 造成电解槽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 焙烧过程中出现阳极钢爪发红时,可采用()
- 低分子比生产的好处有哪些?
- 在铝电解生产中,衡量生产效果优劣的主要经
- 非正常期第一个月电流效率达到75%。
- 200kA大型预焙槽采用的是()进点方式
- 电解槽热收入小于热支出。电解槽就走向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