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评价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发展需要,建立战时体制。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第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第三,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并一定程度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巨大的牺牲将抗日战争拉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致使正面战场的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和失败而结束,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第四,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集团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集团虽然表示要抗战到底,但也表现出妥协、倒退的倾向。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抗日战争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损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从中国战场上来看,起到了打击敌人的作用,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也有力的牵制了日军。
第五,为了支撑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以内迁工厂为龙头,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战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政府主导的战时经济体制下,中国后方建设事业有较大发展。
第六,中国军队从缅甸开始的反攻,缅北战役的胜利,与盟军的对日反攻一起,构成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强大攻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中共提出
- 1944年10月25日,()开办,皮定均
-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
-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的抗日通电和国民党的自
- 1944年9月30日,豫西抗日游击支队袭
-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争取中间势力需要的
-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 抗日民族统—战线得以维持到抗战胜利的客观
- 1938年7月成立的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总
-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
- 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
- 郑州()是我国铁路系统建立最早的中等学校
-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
- 毛泽东撰写的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思
-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
-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
- 1938年春天,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
- 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
-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