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
-
首先,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乃至空前劫难,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949年以后“左”倾思潮愈演愈烈,终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正好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文艺界还是全社会,反“左”实际上是一项比反右更为长期、更为艰巨、也更为重要的任务。
其次,文艺与政治虽不无联系,但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来解决文艺问题,是违反文艺规律的错误做法,其危害性极大。然而,这种风气并非肇始于“文革”,早在“十七年”间,甚至解放区文学时期便已有明显的体现。这种“精神内伤”的治疗途径,是彻底改变“文艺等同于政治”的观念,实事求是地按照文艺规律办事。
最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并取得法律的保障,才能免遭戕害、健康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80年代兴起了探索戏剧的热潮,其中最能代
- 我国近代传奇杂剧的嬗变过程可分几个阶段?
- 湘乡派的文学主张如何?
- 新派诗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他们的影响如何?
- 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
- 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 冰心1926年出版了散文集()
- 林纾早年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大多是接近于
- 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 语丝文体
- 吴梅是后期一位很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他一生
-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从哪些方
- 简述《官场现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梁启超于()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
-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
- 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 刘白羽散文的时代气息和艺术特色.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
- 在改良运动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
- 20世纪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