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经验教训。
-
首先,散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宽松的政治环境。不难看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通讯报告的兴盛,具备政通人和的社会背景;抒情散文的两度潮涌,也与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20世纪60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而l957年反右之后杂文的冷寂,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政治风雨对文学创作的摧残。
其次,创作队伍的形成对散文的繁荣至关重要。1949年以后,耕耘在散文园地的,既有久负盛名的文坛宿将,又有
才思横溢的文学新秀;既有多才多艺的诗人、小说家,又有阅历丰富的学者和教育家。正是他们体现在创作中的个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散文艺术风格的单调重复。
最后,“左”倾理论和僵化观念势必遏制散文的多元功能。散文创作本应十分自由,但在“文艺必须服务于政治”等口号的束缚下,它却变得不能“干预生活”、触及时弊;不能暴露阴暗、抨击丑恶;不能表现个性,袒露真实情感。作家们只好被迫收缩思想空间,专注于现实中的“光明”面,以清一色的“颂歌”取代散文(尤其是杂文)的讽刺、批判功能。这种“自我封闭”状态对于创作主体,对于散文创作的繁荣,都是十分有害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思想倾向和艺
- 近代宋诗运动(宋诗派)的重要诗人和他们的
- 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的()一文
- 80年代兴起了探索戏剧的热潮,其中最能代
- 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开辟了第
- 问题小说
- 太平天国领袖提倡(),他们的诗文直接为推
-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 产生于国势艰危之时的近代诗歌的第一个显著
- 文学与社会变革、政治革命紧密结合
- 辛亥革命前后的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及其创作特征。
-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什么?其主
-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
- 裘迁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文学发展的主要特
- 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是苏曼殊的诗歌()。
- 1906年一群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了一个以
- 由田汉创作的《()》和老舍创作的《茶馆》
- 什么叫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