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怎样通过青霉菌培养基的控制来提高青霉素产量?
  • 在主霉素霉素生产过程中,让培养基中的主要营养物只够维持青霉菌在前4h生长,而40h的后生产中,靠低速连续补加葡萄糖和氮源等,使菌半饥饿,延长青霉素的合成期,大大提问了产量。所需营养物限量的补加常用来控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种,使代谢产物积累到最大。青霉素发酵中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对葡萄糖、铵、苯乙酸进行缓慢流加,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葡萄糖的流加,浓度过乙低使抗生素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过高则导致呼吸活性下降,甚至引起自溶,葡萄糖浓度调节是根据PH,溶氧或CO2释放率予以调节。
    碳源的选择:生产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糖、淀粉和天然油脂。经济核算问题,生产成本中碳源占12%以上,对工艺影响很大;糖与结合形成糖基-6-APA,影响青霉素的产量。葡萄醣、乳糖粘合能力强,而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延长。通常采用葡萄糖和乳糖。发酵初期,利用快效的葡萄糖进行菌丝生长。当葡萄糖。耗竭后,利用缓效的乳糖,使pH稳定,分泌青霉素。可根进据行形态变化,滴加葡萄糖,取代乳糖。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化液流加。降低成本。
    氮源:玉米浆是最好的,是玉米淀粉生产时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其前体苯乙酸和衍生物。玉米浆质量并不稳定,可用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取代。补加无机氮源。无机盐:硫、磷、镁、钾等。铁有主母,控制在30ug/ml以下。
    流加控制:补糖,根据残糖、pH、尾气中CO2和O2含量。残糖在0.6%左右,pH开始升高时加糖。补氨:流加酸酸铵、氨水、尿素,控制氨基氮0.05%。
    添加前体:合成阶段,苯乙酸及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均可为青霉素侧链的前体,直接掺入青霉素分子中。也具有刺激青霉素合成作用。但浓度大于0.9%时对细胞和合成有毒性。还能被细胞氧化。策略是流加低浓度前体,一次加入屋里低于0.l%,保持供应速率略大于生物合成的需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