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观世音菩萨凡人有求必感应,求之在我,应之在彼,而求者虽恳却,感应却有颢冥快慢之异,其故安在。顷日,心向观音菩萨祈梦请示研经之法,了不可得,反得是夜难眠且心有戚戚然之苦。甚惑请开示。
- 事凡有求于佛,有可许则许之原则,如求悖现为非,即不感应,亦有求必合法方许可,如不修持而求证果,亦不感应,盖必合符理智,否则涉于怪诞也。研经之法,自有途径,在佛家有‘闻思修’三种,在儒家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五级,事理昭然,何必祈梦,开悟与否,在乎功夫。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何辨别打着佛教旗号,诈骗钱财的邪门歪道
- 人都有哪八苦呢?
- 看经时应该如何?()、默看默记、()如对
- 八不中观
- 佛教所说众生是一切有生命存在及神鬼皆是。
- 关于木鱼、磬,两件之来源从何地方来?何时
- 六朝时佛学之传入,与明末以还西学之输进中
- 为什么名言真实的所诠是假立的?名言胜义中
- 修行人对于“无常法印”,常犯的毛病是什么
- 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但是在地狱
- 佛陀、阿罗汉讲经说法的原则是什么?
- 傲慢与自信有什么不同?你平时是怎样区分这
- 过分的感恩佛陀、崇拜佛陀会产生什么后果?
- 如何理解没有无常法印我们就不能活呢?
- 诤论
- 有为虽伪,充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
- 放下万缘人人都懂,为什么放不下呢?
- 是否可以安排一份功课日程表让大家修习佛法
- 守护六根与展现三妙行的下手处在哪里?
- 赞叹人家的时候,有言过于实处,是否犯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