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把关人理论?怎样理解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理论”的创新?
-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
通俗地说“把关人”理论,指的是: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负责搜集、过滤、处理、传播信息的传播者被称之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就是“把关”。
在网络传播时代,由于两个原因,导致网络传播中,并没有类似传统传播意义上的“把关人”。1、传播的双向性使得传播的权力泛化,任何人都拥有传播的权力,则传播者的权威性被削弱;2、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使传播的范围具有了无限的广阔性,容易造成信息泛滥。
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有一种最终的力量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真正能够吸引受众的信息保留下来,而剔出没有传播价值的“垃圾信息”。这个过滤的力量,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沉默的螺旋”——被大多数传播者认同和发布的信息,最终将占据主流地位,得以保留和流传,而只有少数传播者认同的信息,就会随着传播者为了避免孤立而保持的沉默而消失。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它又符合“使用——满足”理论,因为在网络传播者,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定位是模糊的,传者同时也是受者,能得到传者的认同同样意味着这些传者在自己身为受者的时候已经认同了这些信息,也就是说这些信息能够愉悦受众,而不能愉悦受众的信息则无法在信息的海洋中维持使其持续发布的成本。因为这种力量起到了“把关”作用中最关键的过滤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力量看作是一种具有“把关”作用“类把关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定势
- 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活动,有80%的
- 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追究战争罪犯刑事责任的
-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财务管理具有无偿性和()
- 什么是点突变、框移突变,其后果如何?
-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
- 简述商标注册的原则。
- 遗弃罪
- 一般来说,小群体的凝聚力低,大群体的凝聚
- 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此时政府欲增
- 如何理解狭义的构形和广义的构形?
-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
- 下列具有民主倾向的法国古典主义寓言作家是
- 按照直线职能制这种传统组织结构设置人力资
- 刘某是某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经济上独立于其
- 移动速度训练时应使运动员有机体得到相对完
- 在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发方面。员工可以做
- 下列关于“亚洲觉醒”的正确理解是:()
- 延安文艺座谈会
- 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