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阐述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变化区别。
- 1.扁平苔藓病理变化为:口腔粘膜与皮肤损害的镜下所见基本相同,可概括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此外,有时在棘层、基底层或结缔组织内可看到圆形的嗜酸性胶状体(Givattebodies,希氏体),其体积小于棘细胞,但胶状体也可见于盘状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的桥粒与半桥粒的松解变性,于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在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疱。变性的桥粒可能成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以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下,有时能在基底膜区出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所产生的荧光。此外,还可看到基底膜的改变;不规则、增厚、断裂与重新形成;基底膜断裂使炎症细胞进入棘层,棘层内的胶状体可能是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的变性或死亡的上皮细胞。
2.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病理变化为:病初,活动性损害为红斑状圆形鳞屑性丘疹,直径5~10mm,伴有毛囊栓塞。皮损好发于双颊的突起部位、鼻梁、头皮和外耳道,可持续存在或反复数年。皮损可波及躯干上部和四肢伸侧。光敏感多见,表现为光照射皮肤的片状损害。黏膜受累可十分突出,尤其是口腔溃疡。未经治疗的DLE皮损渐渐向外扩展,皮损中央区出现萎缩。残留的瘢痕不会收缩。用力剥离鳞屑,可见到鳞屑上有刺状突起,栓在扩张毛囊口内,称为"地毯图钉"。头部有广泛的脱发,并有永久性瘢痕形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女性,54岁,双侧腮腺肿大10余年。镜下
- 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
- 口腔粘膜三种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布及功能?
- 甲状舌管囊肿是()
- 上颌尖牙来源于哪个突起()
- 低分化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与鳞状细胞癌的鉴别
- 限制板
- 成釉器可以形成()
- 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疾病是()
- 两个侧腭突未融合或融合不全形成()
- 简述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同
- 外渗性囊肿和潴留性囊肿形成的原因和它们之
- 愈合后可形成明显瘢痕组织的是()
- 天疱疮是()
- 乳牙窝沟封闭临床操作的酸蚀时间是()秒,
- 下列哪项不符合球状上颌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
- 显微镜下腺淋巴瘤的组成成分有()
- 缩余釉上皮发生的囊肿有()
- 面部是由哪些组织发育而成的()
- 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