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抗震变形验算中,任一层位移、层间位移、层位移差有何联系和区别?为何第4.6.3条“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 任一楼层的位移(含顶点位移)是相对结构固定端(基底)的相对侧向位移;层间位移是上、下层侧向位移之差;层间位移角是层间位移与层告之比值。在原规程JGJ3-91中,对结构侧向位移有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双重要求。实践表明,如果层间位移角得到有效控制,结构的侧移安全性和适应性均可得到满足。因此,本次修订仅保留了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条件,与国外有关规范的要求相一致;同时,对150m以上的高层建筑提出了舒适度要求,即增加了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的限制条件。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的要求是从宏观上保证结构具有必要的侧向刚度,结构构件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非结构构件不破坏。
目前,层间位移没有考虑由于结构整体转动而产生的所谓无害位移的影响。但实际上,对高度较高的房屋建筑,结构整体弯曲引起的侧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混凝土高规》第4.6.3条第2、3款已有反映,即以放宽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方式加以考虑。
在《混凝土高规》第4.3.5条中,规定了同一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层间位移)的比值限值,以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不致过大。
《混凝土高规》第4.6.3条楼层位移角控制条件,采用了层间最大位移计算,考虑了扭转的影响。抗震设计中,核算楼层层间位移角限制条件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主要考虑到,新规范采用楼层最大层间位移控制层间位移角已经比原规程JGJ3-91严格,而侧向位移的控制是相对宏观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与《抗震规范》等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防止框架梁柱连接脆性破坏可采取什么措施?
- 什么是双向板?试述其受力与配筋构造特点是
- 选择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
- 分析框架-抗震墙结构时,用到了哪些假定?
- 引起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有哪些?
- 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
-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项?
-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各为什么
- 为什么要控制柱间支撑交叉斜杆的最大长细比
- 场地土的划分一般依据土层()。
- 插筋在基础内应符合哪些要求?
- 为保证()则需进行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 建筑场地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 板式楼梯与梁板式楼梯有何区别?
- 什么是房屋高度和适当高度?
- 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
- 墙体有什么用?
- 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
- GB50011抗震规范中第9章中对单层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