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析汉初文景帝的刑制改革。
-
汉朝立国之初,天下凋敝,国库空虚,财源枯竭,人民四处流亡,无以为生,因此,弃乱思治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而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也促使统治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寻找新的统治方略,因此,“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顺应了此时的时代和统治要求成为汉初的治国方略,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汉文帝即位后,黄老思想得到了更好的贯彻,社会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为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废肉刑,定刑期。将黥改为髡钳城旦舂,劓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即将黥、劓、刖刑改为了笞、徒、死刑;其次是规定了岁刑刑期。规定了髡钳城旦舂为五岁刑,完城旦舂为四岁刑,鬼薪白粲为三岁刑,司寇为二岁刑,隶臣妾分别为一岁刑和二岁刑,复作(女犯)与罚作(男犯)为一岁刑。
汉景帝在汉文帝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刑制改革,其于汉景帝元年颁布《箠令》,针对笞刑过重且不统一、不规范的弊端(“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继续改革,《箠令》对笞刑的刑具“箠”的规格以及笞刑的执行方式等作了限制性规定,更加强调“笞刑”的教化功能,提高了受笞者的存活率。
文景帝改革刑制后,汉代的刑罚体系主要变化在于身体刑和徒刑,肉刑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得到了废除,徒刑的使用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赎刑的使用也规范扩大起来。总的来讲,汉文、景两帝的刑制改革,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保存了劳动力,适应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封建五刑制度(笞、杖、徒、流、死)奠定了基础,使汉代的刑制向文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平民阶层及其法律地位。
- 秦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包括()。
- 廷杖盛行于()。
- 女子在元朝不可以有下列哪样东西?()
- 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 下列古代法律制度,哪些不是直接受儒家思想
-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
-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
- 《天坛宪草》
- 商鞅制定的“连坐法”,主要有()。
- 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 取消国会制的宪法性文件是()。
-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下列哪些发生在明宪宗时期?()
- 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献()
- 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宪法”是()。
- 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
-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