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它是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 (1)“所以”这个仂语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见的凝固形式之一,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所”字带有代词性,“五谷,所以养人也”;“五谷是拿来养育人民的东西”;“拿来”是译“以”字;“……的东西”是译“所”字
    (2)在上古,“所以”有使谓语结构和句子结构变为仂语结构的功能:
    ①谓语形式转变为仂语结构:“五谷,所以养人也”,“所以”在这里把谓语形式“养人”转成了名词性仂语“所以养人”,其后还可以加上“者”字,“养之者”。
    ②句子结构转换成仂语结构:“吾所以说吾君者”,将“所以”去掉,剩下的是句子形式,但是加上“所以”是仂语结构。当“所以”插入句子时,还可以加上“之”字,“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
    ③“所以”的意义:
    A.表示凭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B.表示原因:“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也”,“所以然”就是“它成为这样的原因”
    C.“所以”不是现代汉语的“因此”,正相反,它有时候被用来因其下文,用来追究原因,”“所以”所构成的名词性仂语成为说明和解释的对象: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3)发展成连词:
    ①上古汉语的“所以”既然能表示原因,就有可能转变为“故(因此)”的意思,“所以”能变为因果连词,是由于它有可能放在句首,“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②到中古时期,“所以”逐渐过渡到因果连词,过渡的特征有两个:
    A.“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
    B.句末没有“也”字:“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③到了唐代,“所以”就完全变为连词,它的特征是“所以”后面可以有主语。
    “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在上古汉语里,“所以”本来应该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现在既然被主语间隔,它就不再具有原来的职能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