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虚静”和“物化”说
-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虚静”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由此,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物化”说与他的“虚静”说是联系在一起的。庄子认为“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却了自我,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李白《玉阶怨》中的入声字是()。
- 《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 简述浙西词派的主要理论。
- “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
- 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书出版而成为文化批
- 试论钟嵘的“直寻”说。
- 试评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之内涵。
- 唐代的一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所写的一部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
-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
- 《复仇》运用的文学手法主要是()。
- 简述刘勰的文学创作理论。
- 批评家要透过艺术形象把握作品的意义,要求
- 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
- 刘熙载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 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
- 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了对词创
- 试述李渔的戏剧理论批评思想。
- 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