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新青年》的报刊活动及意义。
  • (1)《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
    (2)《新青年》前期《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它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新青年》所刊载的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人的文章和读者通信栏关于“孔教”的辩难,汇成了“打倒孔家店”的强烈社会舆论。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当时封建统治者利用一切组织和报刊宣扬鬼神迷信,攻击新文化运动,巩固其反动统治。《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
    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学反对文言文。1917年初,《新青年》第2卷5号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接着陈独秀在第2卷6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反对“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为封建主义服务的旧文学。
    总之,虽然《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围,但是它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3)《新青年》后期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转发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简明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使《新青年》在国内外时局发展、新思潮迅速传播的形势下,日益倾向社会主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