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并谈谈自己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 主体间性是现象学的核心概念。胡塞尔认为,“完整的现象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方面是作为‘第一哲学’的本质现象学(或普通本体论);另一方面是‘第二哲学’,即关于事实总体的科学,或者说,一门综合地包含着所有这些事实的先验交互主体性的科学。”
    交互主体间性又有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
    从认识论层面说,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我、你、他或者我们、你们、他们不仅相对于自然物质世界都是主体,而且无论作为认识者还是认识对象都是主体,你和他虽然是对象,但也是主体。
    从本体论层面说,一切对象都是意识所指的对象,哲学作为一门严格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意识的发生、发展、本质和客观性,而客观性也就是主体间性,主体间的共识和同构。世界是由“我们”共同构成的世界,是一个主体间世界。主体间的相互建构及其对客观世界的共同建构即主体间性。
    (一)班级、团队活动和德育中的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必须处理好教育指导与学生自主、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社会性与个性等许多具体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1.教育教学目标与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2.教育教学内容与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3.教育教学方式与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4.教育教学评估与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三)学校领导和管理中的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公平公正的教师和学生及其主体间关系,有利于形成热爱学习和思考的教师和学生及其主体间关系,否则就相反。
    (四)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教师发扬科学精神,以科学态度平等地与学生一起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行科学和教学探索,使师生都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研究性教学,是形成和提高师生主体间性的有效方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