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材料1 南宋哲学家叶适:“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方者为良医,尽观而后自为之,故无泥古之失,而有合道之功。” 材料2 在知行观上,王阳明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试评析两组材料中反映的知行观。
- (1)叶适认为,“义理”不是从主观思想中演绎出来的,也不是可以从事物中随便“折衷”(综合、抽象)出来的。因此,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了解,同时,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义理”并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因此,还必须“尽观而后自为之”,从效果上来检验其是否“不谬”。他的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知行观是一致的,都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王阳明强调知与行不可分割,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他进而主张“知行合一”,混淆了知行差别,取消了先后次序,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材料1 弗兰西斯克&bu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社会属性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 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完全是()。
- “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
- 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在于()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
- 简述生产力的特性。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去推销鞋子,发现某国
- 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材料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