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脑解剖模型,在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型。脑解剖模型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
(2)前意识是我们加以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3)无意识是指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结构模型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是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部分在意识中,部分在无意识中。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总结: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能量在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系统中的不同分布。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取决于能量在人格结构中的分布情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卡丁纳认为,()不仅是个人适应外部世界和
- 自我范式
- 人格心理学创始人是谁?()
- 下列中,属于存在论中存在的三个世界是()
-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
- 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
- 托马斯和切斯对儿童心理和儿童气质提出了九
- 大脑的不对称性研究认为不同的大脑脑区具有
- 马斯洛将基本需要分为()。
-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
- 撤消某一刺激物,使得某一行为反应的概率增
- 一般来说,理论的概括能力越强,所能解释的
- 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
- 罗杰斯认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
- 生活风格这一心理学概念是()提出来的。
- 观察学习是()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奥尔波特强调,人格的确存在,并指出人格的
- 原型
- 班杜拉的四阶段模型是什么?
-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