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对“犟”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
首先,要摸清“犟”的原因。一般地说,学生之所以“犟”,一是家庭的溺爱。他们多数是受家中人的溺爱的,在家里是“中心人物”,什么事都得要依从他,否则就哭就闹,久而久之,就变“犟”了。再是坏榜样的不良影响。父母不和,互不尊重;与邻里相处,斤斤计较;自己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在一块玩时吃了“亏”,父母出面袒护,甚至于打骂别人的孩子: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受了批评,不但不批评孩子,反而护短,严重的到学校找老师扯皮……如此等等,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逐渐养成自私、任性、固执、骄横等不良品格。
其次,在摸清“犟”形成的原因之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果是由于家庭溺爱所致,则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他们正确地“爱”孩子,决不能溺爱。如如是由于父母的坏榜样的影响,则教育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名符其实的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工作做好了,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再针对不同特点,因才施教,“犟”也可能会不“犟”了。
再次,班主任要端正对这种孩子的教育思想。有些班主任往往认为这种孩子的“犟”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因此放松教育。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对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生下来就定了的,而是在后天的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可塑性很大。放松教育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另外,有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对这种“犟”孩子则采取“摸顺毛”的教育方法,即什么事都让着点,顺着来,犯了错误也不批评,其结果是使他的自私心理、不良品德越发膨胀,越来越“犟”。这种教育方法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必须摈弃。正确的方法是: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包括批评),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自觉地改掉自己的“犟”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班主任的素质有什么作用?
- 同一件事情有多个意义,找到最能帮助自己的
- 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书信联系、组
- 班级活动的特点包括()
- 开展人格修养教育应以()为重点。
-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教
- 新时期德育的内容上的特点包括()
- 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是属于班级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如何评价一节好的班级活动课?
- 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中不
- 什么是学生的“逆反心理”?
- 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两全”“四面向”,其中
- 影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班级总结是班级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是为落
- 班级工作计划的形式主要有()、()、()
-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原
- 下列表述中使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辅导
- 新时期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