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儒道的人格学说分别代表了何种价值取向?
-
1.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想,最终落实于人格理想。
2.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的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
3.仁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关心、真诚相待;此外,“克己”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仁的要求。4儒家认为,仁和知总是联系在一起,无知则不仁。
5.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6.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7.相对于儒家的善,道家更多地强调理想人格要有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被称之为真人。
8.道家以为,人格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达到逍遥之境。
9.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言语形式方面,人们一向存在着追求()(
- 南朝的黑白论之争主要争的是儒与佛在义理上
- 《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
- 乾隆帝一手操纵了长达49年的禁书活动()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
- 唐传奇《莺莺传》的作者是()。
- 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学为主,尤其是汉代推出“
- 中国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巴比伦古代文
- 自春秋到太平天国,中国一共出现了()
- 下列哪个不是禅宗的基本观点()
- “广义文化”如何定义?
- 20世纪的文化论争主要是围绕哪些问题进行
- 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 现今世界佛教的三大系统是()。
- 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 德国传教士()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
- 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而言,中国文化中的
- 考古发现,能够书写的纸出现于()。
-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一词最
- 唐代著名的雕塑作品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