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3月27日20时30分,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相继拉开了序幕。“地球一小时”活动() ①呼吁和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习惯 ②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③体现了大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④开展的时间太短,没什么效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
-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法治”和“法制”不同,()是指一个国家的
-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
- 科学发展观的(),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
-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建立沿线国家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简化往
-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规定,再生资源回
-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
- 培养(),都能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及时缓解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201
- 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
- 广西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把南宁建成循环经
-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
-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中,《环境法》意义上的
- 水体废弃物按()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
- 广西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把南宁建成循环经
- 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有()
- 1866年,()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