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修改的意义有哪些?
  • ①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尽管作者在观察、构思时已对客观事物作过研究,起草时又进一步作了研究,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某些错觉或偏差。认真修改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②修改有助于准确表达作者的认识。《文心雕龙》有言:“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晋·陆游亦云行文“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如果说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亦属不易,那么准确表达作者的认识就更不易。反复修改,便能找到一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认识与情感的语言形式,达到文能逮意的目的。
    ③修改文章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写文章除了极少数为了自我欣赏、记事记情(日记)外,一般都要给别人看,特别是发表的文章,读者更多,影响更大。文章流通于社会,有影响世风、教育宣传的作用。作者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劳动者,要替读者负责,应把最优秀的文章献给人民,献给社会。这样,由一般到优秀的打磨就需要不断修改。
    ④认真修改,有助于写作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功夫自出。”初学写作者在文字表现上还很幼稚,其间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只有认真修改,才能精而愈精。学习写作,漫不经心,不认真修改,想有所进步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修改文章非常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这一工作。曹植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与杨德祖书》)欧阳修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杨朔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雪浪花》全文仅三千字左右,改动的竟有二百多处,其中不少地方改了又改,一字未改的只有十五句。马克思对自己的著作,也总是修改又修改,认真琢磨才公之于众的。他说:宁愿把他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另外,果戈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海明威、鲁迅等都很注重修改。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