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联系相关理论,结合当下文化发展的历史语境,谈谈你对艺术的自转律和公转律的理解。
  • "艺术的公转律和自转律"说法是以地球的公转律和自转律作比,来论述文艺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社会基础的关系的。马克思早在1842年《第六界莱因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指出:"在宇宙系统中每一个
    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中,它的每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时有围绕自由这一太阳中心运转。"马克思以这一形象说法所描述出的事物运动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文学艺术。
    我国文艺理论家杨晦在其《论文艺运动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运用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来进行论述的。文艺在社会经济基础的支配下的运动是公转,而自己的独特发展则是自转。地球可以自转,但离开公转它将不复作为地球存在;而公转当然也不能代替自转。文学艺术亦然,离开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也将不可能作为文学艺术而存在,文学自身的运动也决不能够因为其对社会和经济基础的某种依赖关系所遮蔽或替换。同地球的运动类似,文艺的运动也有向心力和离心力。马克思认为,虽然许多作家是一个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代言人,但是伟大的文学是能够超越某一流行的意识形态之上的。不同的作家如此,同一作家有时也这样,对于当时的主流社会来说它可能同时具有向心力和离心力。比如歌德、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原因就在于文学艺术活动是有其自己的特色、原则和精神追求的。
    文学艺术和艺术形态之间也存在这种公转律和自转律的关系。文学艺术既有绕着意识形态的公转也有自转,并且在其运动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向心力和离心力。与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相比,文学艺术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力是明显的,甚至某些时候在文学艺术的某些形式中,尤其是在不同的那些把文学视为宣传手段或单纯功利主义的作品中,其本身就直接实现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