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比较两种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特点和预防措施。
  • 1.母胎Rh血型不符 多发生于孕妇为Rh血型。母亲初次妊娠时因流产、胎盘出血或分娩时胎盘剥离,胎儿少量Rh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Rh的IgG类抗体。再次妊娠胎儿仍为Rh时,母体抗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与Rh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及相关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引起流产、死产或新生儿溶血症。在初产妇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Rh抗体,可阻断Rh红细胞对母体的致敏,从而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对患儿则需立即换输Rh血才能挽救。
    2.母胎ABO血型不符 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B型或AB 型。进入母体的少量胎儿红细胞能诱生IgG类抗体,虽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但血清及其他组织中存在的A、B型抗原物质能吸附抗体,使抗体不致全部作用于胎儿红细胞,而母体天然血型抗体属IgM类,不能通过胎盘,故此型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率虽高,但症状较轻,目前尚无有效地预防办法。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