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
-
高行健的实验话剧探索,具有强烈的剧场意识,注重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追求戏剧语言“直观化”的最大可能,强化台词的直接表现功能;开掘戏剧表演综合性的特点,融多种艺术形式于话剧演出之中。这些创作特点,在小尉场话剧《绝对信号》和无场次多声部生活喜剧《车站》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绝对信号》捕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以“列车”象征重新出发前进的国家,探讨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也反映出复杂的社会矛盾,其主旨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以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戏剧,使大家看到了一种按照生活和心理本身的复杂冲突去结构剧情的可能性。作家用生活化的语言对生活进行了朴实的描写,而表面的波澜不兴之下汹涌着激烈的心理潜流,戏剧冲突以心理交锋来酝酿和推动,张力十足。在艺术上,该剧最出新的地方,则在于把人物内心世界外化为舞台场面的表现手法。也就是高行健自己自觉追求的戏剧“语言直观化”,表现了戏剧虚实互转的“假定性”特征,也彰显了剧作家深刻的、创造性的舞台戏剧意识。该剧电影化的叙事手法也拓展了戏剧舞台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观众的戏剧审美体验。
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剧《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剧作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八个人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在周末的下午来到一个车站等车进城,几次车过不停之后,其中一个“沉默的人”坚定地迈开双腿徒步进城,其余的七个人则在焦躁不安、抱怨责骂和偶尔对“沉默的人”的猜想中继续原地等待,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车还是没来,人们这才偶然发现这个车站早被废弃了。现在看来,剧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积极行动、自我救助的现代人生主体精神的肯定。以及对因循保守、目光短浅、缺乏主见、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的善意嘲讽和警示,恰恰是剧作家敏锐把握社会观念变革并积极运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的探索先锋进取的特点。
在艺术形式上,《车站》明显地借鉴了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文立足于本土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上,两相结合,对剧中所欲表现的主旨赋予了新的内涵。剧中人各自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而来,并满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目标的憧憬,家长里短的主妇、初次赴约的少女、满怀理想的青年考生、自信技艺超群的师傅、满足于现实既得利益的主任、无所事事却对现实处境愤懑不满的愣头青小伙、痴迷棋艺的大爷,还有不说一句话只有行动的“沉默的人”,戏剧台词几乎全是平直朴素的生活语言,从剧作结尾所有角色还原成普通观众“甲乙丙丁……”并对剧中人加以评论的设计可以得到体现。而人们在车站一等就是十年,这种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的象征性极强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嘲弄了盲目、被动、保守,在无望的等待中自白耗费时间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剧作家以这样新奇独特的现代手法,打破了舞台与生活的界限,调动起观众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感受来参与“演出”,与角色一起创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世界荒诞感。《车站》最重要的艺术创新。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矛盾性、复杂性以及还在于剧作家第一次实验了多声部的戏剧语占表达方法。在剧中,不同人物组成不同声部,同时揭示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或者几条行动线索齐头并进,交织成复杂、丰富的合音,造成内涵饱满的综合戏剧效应。这种实验既是剧作家实践自己的现代戏剧观的有益尝试,激发了导演和演员表演的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手段,也开拓了中国话剧史上新的审美形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是戏剧《雷雨》里曹禺倾心塑造的“最动
- 请谈谈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主张与《儒林外史
- 关于《家》的人物形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简析田汉的《丽人行》的思想和结构形式。
- 《月牙儿》最后以()的结局,进一步把笔锋
-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三大主义”。
- 简析萧涧秋形象。
- 《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
-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 “左联”
- 沈从文笔下的()世界,体现着他理想中的“
-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 下列属于解放区的小说有()。
- 试论“文协”的性质及历史功绩。
- 中国现代散文诗第一部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
- 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
- 鲁迅在南京求学和日本留学时的思想和主要活
- 金庸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 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