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述西方文论中关于文学文本构成“二分法”的发展过程?
-
对于文学内部构成的认识,西方文论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逐渐深化过程。
(1)中世纪著名诗人但丁从层次角度立论,认为“为着把我们所要说的话弄清楚,就要知道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单纯的,毋宁说,它有许多意义。第一种意义是单从字面上来的,第二种意义是从文字所指的事物来的;前一种叫做字面的意义,后一种叫做寓言的,精神哲学的或秘奥的意义”,但丁的论述开启了西方文学文本构成二分法的源头。
(2)到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这种“二分法”正式成熟。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艺术文本是由“外在形态”和“内在意蕴”二者构成的理论。黑格尔将那“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之为“外在形状”,而将这“外在形状”所“指引”的“内在的东西”称之为“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即“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黑格尔的论述直接导致之后西方的内容/形式的二分法的形成,这种观点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构成文学的主要因素是作家的()
- 陆机在《()》中又讲:“诗缘情而绮靡,赋
- 什么是群众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
- 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
- 叙述语体
- 按写作题材和内容的不同,辛弃疾的词主要可
- 欧阳修的《()》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 试论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
- 结构主义强调()的分析方法。
- 《荷花淀》中的女主人公是()。
- 充分肯定了自然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
- 薛宝钗服用的一种神奇的药的名称是()。
- 主张“直觉即表现”的文论家是()
- 简述韵味对形成文学风格的重要性。
- 黄庭坚作诗学杜甫,喜欢用拗句,形成一种风
- 诗歌、散文有时可以不写人物,小说也可以不
- 谈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的关系
- 《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
- ()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
- 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