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加1×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该疾病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
A、凝血功能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自身免疫引起
D、脾脏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最有鉴别
- 下列不符合慢粒白血病急性变的是()
- 男性,70岁,逐渐头昏、乏力伴大便
- 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 血细胞形态的改变包括()
- 正常止血过程参与的主要因素()
- 男性,67岁,因低热、乏力两月余就诊,
- 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 骨髓中找到里一斯细胞,下列哪种疾病最有诊
- 不属于球蛋白的是()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疾病是()
- 女,16岁,颈淋巴结肿大2周,活检示淋巴
- 急性溶血的早期症状是()
- 男,18岁,发热2个月,查体:颈部及腋
- 女性,24岁,心悸、面色苍白、巩膜轻度黄
-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 女性,55岁,消瘦半年,高热10天。体检
- DIC的实验室诊断中,血小板计数应为()
- 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