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
1.概念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2.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