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化学知识是描绘化学的客观图景,化学事实、规律和理论等是描绘的结果,是人类通过化学研究得到的共同知识。化学认识是认识主体从化学视角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化学知识描述客观世界,解决的是什么;化学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解决的是怎么认识,认识到什么。化学知识是偏向静止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展变化;化学认识是偏向动态的,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学习行为的开展而发生改变。化学知识是偏向客观的,是公认的:化学认识是偏向主观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材料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师】两支烧杯中分别盛装同浓度(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师】(演示: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的pH为1,醋酸的pH为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盐酸和醋酸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盐酸全部电离为H+和Cl-,醋酸部分电离,除了有H+、CH3COO-之外,还有CH3COOH。 【师】醋酸部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 【生】电离程度很微弱,因为pH=3,说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约只有1%电离。 问题:(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学生转变认识、凝聚思维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化学教师应如何设置认知冲突? (2)材料二中,教师运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学生的认识? (3)试以中学化学某一知识为例,写出认识该知识的基本思路。
-
(1)教师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化学实验,制造认知冲突。
②利用图表等数据信息,制造认知冲突。
③利用STS素材,制造认知冲突。
④利用化学史,制造认知冲突。
(2)材料二中,教师以实验事实为证据素材,促使学生从溶液中的微粒的角度认识弱电解质,帮助学生形成微观认识方式。
(3)学生在学习钠、铝、铁、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具体化学性质(或反应)的同时,应形成认识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基本角度,即从物质所属类别及其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其基本思路如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是必修课程的进一
- 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
-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已经在探索可燃冰
- 一位化学教师要配制一份Cu2+
- 若NA表示阿伏伽德
-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
- 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原
- 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5秒
- 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
- 某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反应与能量》这章
-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
-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
- 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
- 设NA为阿伏伽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