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论生态文明的含义和要求。
  • 一、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类整体的可持续生存和永续性发展的基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是解决人类全球性问题、统筹人类与自认和谐发展、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理论努力和实践探索的总和,集中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就是指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一起构成的一个有规则的整体。在总体上,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是高度一致的。从哲学实质上看,生态文明是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
    如果以过往历史中形成的文明演进的路径为参照,可以在以下几种意义上理解生态文明的含义。第一,将生态文明理解为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第二,将生态文明理解为对工业文明的修正, 即生态文明并非已有的三种文明形态之外的第四种文明形态,而是工业文明在当代遭遇严重的生态问题之后,人类给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构建,普遍增加了一个新的尺度——生态尺度,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主导方式仍然是工业,文明的形态并没有改变。第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一个新的阶段上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
    二、生态文明的系统构成 生态文明是一个从生态化的(可持续性)自然物质因素、经济物质因素、社会生活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人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构成的复合性系统。在这个意义上生态文明是指和谐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条件,良性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产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运作机制和制度,科学向上的可持续发展一尺和价值,协调创新的可持续科学和技术,以及由此保障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来建设。
    三、生态文明的实质要求
    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时间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里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
    1. 尊重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生态文明或生态道德、生态伦理所倡导和要求的。这种思想观念的生态学依据是生态学的种间关系理论,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捕食或寄生这样单向的有利于人类、有害于自然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利共生这样双向有利的关系。人类既不能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倾倒垃圾, 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从自然界索取资源。
    2.敬畏自然。人类对待自然必须持有敬畏之心,认识到自然界不是人类可以为所欲为的对象,必须要尽可能地保护自然。
    3. 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触动自然。但人类必须改变现行的不合理、不恰当依赖自然的生存方式。因此,生态文明的要求之中,还应该包括顺应自然这一条。顺应自然, 也就合理、适度,并符合自然规律地利用自然。
    在生态文明框架之下的发展应该是有限度的,因为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 所以GDP 的增长应以自然资源低消耗为前提。如果消耗资源的强度超过了资源恢复的能力,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被破坏,使得我们的后代缺乏赖以发展的资源。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观。
    只要人类锲而不舍的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让人类更好的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的造福人类。总之,生态文明是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科学思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