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女性,56岁,农民。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持续发热10天。体温39.8℃,头痛、畏寒、食欲减退、腹泻。体检:巩膜轻度黄染,右下腹轻度压痛。肝肋下2cm。质软,无压痛。脾肋下1cm。血白细胞4.0×109/L,血TBil20.5μmol/L。ALT90U/L,HBsAg(-)。肥达反应:"O"1:80,"H"1:160。诊断为()
A、急性黄疸性肝炎
B、疟疾
C、伤寒
D、钩端螺旋体
E、阿米巴肝脓肿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伤寒病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
- 伤寒的典型临床症状为()
- 男,35岁,反复发热30天,患者持续高热
- 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 男性,38岁。稽留热3周。伴腹胀、腹泻
- 伤寒的传播途径是()
- 伤寒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关于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
- 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为()
- 关于肥达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 男性36岁,发热20余天,T39℃左右
- 伤寒的平均潜伏期为()
- 某女,26岁。持续高热4天,体温39.6
- 伤寒的抗菌治疗首选()
- 关于伤寒杆菌的生物学活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伤寒杆菌所属的菌属是()
- 下列哪些因素与伤寒预后有关()
- 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有()
- 伤寒的临床类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