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艺术成就。
-
1、“日记”形式的魅力。日记——人类最真率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尽情地让作者在其中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露易为人知的“显意识”和不易为人知的“潜意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采用日记形式表现主人公对性与爱的所思、所感的心路历程,就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日记形式的魅力,既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人从这种逼真的展示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就使小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2、封闭的结构与封闭的人物的统一。莎菲这个人物与世隔绝,她主要活动在自己的小房间,处于闭锁的环境中,她性格的发展也主要就在这种“闭锁”的环境中完成。莎菲通过奋斗、挣扎,虽然战胜了封建思想和人世的庸俗性,对人世的各种传统道德给予了反叛,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她终于没有走出她那“闭锁”的个人小天地,没有能战胜那种闭锁的环境,因此,她最后只能以悲剧告终。人物自身的这种“封闭”性特征,与小说所采用的仅仅内敛于人物自身、以封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的“封闭结构”正好吻合。
3、精细而大胆的描写手法。精细表现在:仔细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次波动;大胆表现在:不加掩饰地写出人物“自己的情欲,写出自己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所以,丁玲的这篇小说的发表,像在文坛扔了一颗“炸弹”。这种“炸弹”的社会效果,就是作品描写的“大胆”的一种艺术报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巴金小说《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是()
- 以作品为例分析冰心的特有的为人生的风格。
- 简述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形成的三个主要流派及
-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
- 巴金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它塑造了一个
- 《缀网劳蛛》表现的主要思想是()。
- 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
- 苏童的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
- 《台北人》是如何表现白先勇的故园离愁的?
- 下列哪些作品是由陈白尘创作的()
- 1959年,()诗社以其前卫的姿态和精神
- 比较分析《家》和《寒夜》不同的叙述笔调。
- 简析李金发诗的思想、艺术特色和缺失。
- 1942年前解放区文学创作在体裁形式上的
- “三突出”创作原则
- 沈从文真实地描写了湘西山村儿女苦乐人生的
- 馒头上的箩纹这一细节出自()的小说()
- 简要说明《骆驼祥子》的主题。
- 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