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3月25日起,对法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法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材料二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材料三(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发生后)有些西方媒体却罔顾最基本的新闻准则,在报道中态度暧昧,居心叵测,别有用心。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加上中国“官方所称的恐怖分子”这一前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等媒体将恐怖分子称为“攻击者”“激进分子”等。英国广播公司(BBC)不仅将“暴力、恐怖、袭击”三个词加上引号,而且还强调其所引用的中国官方报道“未经证实”。更有甚者,美联社在选择性引用某受访者的话时,竟声称“应让维吾尔人独立”。 某些在反恐和人权问题上叫得最响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行为奉行“双重标准”,从长远来看必将引火烧身、自食其果,这一深刻教训是为历史所证明的。试以法国的相关史实说明。(6 分)
-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2分),法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试图牺牲小国利益,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2分)但最终自食其果,法国遭到德国侵略而亡国。(2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与其说)德意志
- 在当今的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一切法律以及条约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
- 材料一 “美国国民
- 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
- 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某历史事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新兴工业区的
- 时过200多年,历史学家仍在称赞潘恩的这
- 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
- 迪特尔·拉夫在《德意志史》中记载:“18
- 一位近代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说:“上下
- 下列历史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法
- 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
-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
- 普法战争对法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
- 材料1:关于1873年俾斯麦对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