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女性,26岁。1个月来牙龈出血,皮肤乌青块住院。化验:血小板28×109/L,Hb120g/L,WBC5.6×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105个,其中幼稚型15个,颗粒型80个,产板型8个,裸核12个,用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出血倾向消失,3周后血小板上升到126×109/L。其作用机制最不可能的是()
A、皮质激素直接增加血小板生成
B、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
C、抑制单核-巨噬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D、降低毛细血管脆性
E、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合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 国外学者认为,不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征是
- 女性,24岁。月经量增多2年,牙龈出血,
-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 女学生,18岁。1年来月经量增多,2周来
- 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
- 参与止血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 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
- 关于出血性疾病的发病,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
- 下列疾病由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引起的是()
- 男性,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
- 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是()
-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产后当日皮肤黏膜瘀
- 关于止血药物及其机制正确的是()
- 下面那些疾病中可出现黄疸()
- PT延长见于哪几种凝血因子缺乏()
- DIC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应该出现的是(
- 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包括()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血小板的破坏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