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举例说明行话和语域的区别与联系。
  • 一定的语言社群有可能在内部交流时使用特殊的行话,也可能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对外言语交际方式和语言风格。社会语言学认为后者是“语域”上的不同。社会语言学家主张用语域来指由于言语交际场景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像在某些职业生活场合中使用的职业语言和通过一些特殊媒介进行交流的传播语言。把行话与职业语言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比如山西理发社群,他们招呼顾客时绝不会用诸如“您磨茬儿(理发)还是搬底儿(掏耳朵)?”之类的行话,但他们的招徕吆喝的言语形式同样具有自己职业的特征。可见,语域是语言社群在一定的言语交际场景(特别是在职业生活领域)使用的具有群体特征和场景特色的语言,如教师在授课、教导学生时用的教师语言,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活动中的法律语言,学生的“学生腔”,官僚干部的“官腔”,小商小贩的“叫卖语言”,乃至大众传媒上的“广告语言”等等。通常,一个语言社群同时拥有方便内部交流的行话和体现职业特点的语域,但语域和行话并不是严格对应的。有些语言社群只有行话。比如,计算机行业有自己的行业用语和专业术语,但从语域上看,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与其他科技领域的人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应该同属于“科技语域”。有些行业领域的行话和语域联系得比较紧密,有时不易区分。如法律工作者的语言,作为一种语域,总要包含本行业特别的行话。当然,法律语域中,除了使用法律专业术语(如“原告、被告、上诉、合议庭”等)、法律界的惯用语(如“情节严重、诉讼请求、维持原判”等)之外,还包括程式化的表达形式,这种语言表达中剔除了个人的感情色彩,语法结构复杂而严密,与其他场合的语言明显不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