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 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且严重
2、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与过程
障碍:1、政治原则的偏离:
(1)任何国家都有立国之本的基本政治原则
(2)政策诉求一旦偏离原则,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其排斥在政策制定系统或制度化程序之外
2、价值体系的排斥:
(1)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的基本观念及其信仰倾向,是人们思考的依据和行为的准则。
(2)提出的政策诉求与社会价值体系不符,就难以形成公众议程,更不可能转化为正式议程,即政府议程。3、政府体系的封闭:
(1)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人们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能通过问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2)公众认定的社会问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4、承受能力的超重:
(1)超出了决策者的承受能力,就会受到他们的排斥或回避。
(2)即使这种问题的提出对社会有利,符合时代潮流,也难以进入政策议程。
5、表达方式失当: 有些问题本可以通过法定的正常渠道提出,却偏偏要选择非正常渠道;明明可以在正
式场合上讲,却偏偏要进行地下活动;明明可以采用平和形式提出政策诉求,却偏偏要采取过激的形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分析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 下列人物中()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
- 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下列哪些是政策终结的障碍()。
- 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庞大保障体系,政策
- 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 公共政策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公共政策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 彼得斯筛选出政府工具选择的五项主要因素有
- 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
- 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当包括()。
- 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
- 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针对政策效果进行的
- 政策使其获益,政策作用对象就会()新政策
-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等组成。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
- 教育政策的主体,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