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由二氧化碳对植物的作用,阐述设施内二氧化碳施肥原理。
-
1、二氧化碳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原理
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阳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其有机物可促进植株生长,是植物体内的主要成分。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越多,植株生长就越快。
2、CO2浓度的调控
(1)设施内CO2浓度的特点:一方面是设施内夜间保护设施内CO2浓度比外界高,但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造成设施内CO2浓度比外界低,通风对设施内CO2浓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是CO2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塑料大棚为例,其横断面的中部与边区的CO2浓度分布不均匀,使大棚中部作物光合强度与边区的差异大,造成大棚中部为高产区、边区为低产区。
(2)大棚内CO2浓度的调节方法及原理:
增加大棚内CO2浓度常用方法有:增加有机肥料、通风换气、人工增施CO2、生物生态法等。 大棚内CO2施肥的基本原理是:CO2是园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浓度过低将降低光能的利用率;CO2作为一种气体,因为空气流动,其浓度迅速下降并与大气CO2的浓度接近,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大棚是一个密闭环境,使所施CO2能被作物及时吸收进行光合作用。
3、CO2施肥的一般技术(以大棚为例)
(1)施肥时期:植物苗期CO2施肥可以促进秧苗健壮,苗龄缩短,果菜类提早花芽分化,提高早期产量等。对茄果类、瓜类等果菜类蔬菜,从雌花着生、开花结果初期开始喷施,能有效促进果实肥大,阴雨天除外。
(2)施肥浓度:因作物种类、品种、光照强度和棚内温度而异。光照弱,棚温低,作物达到CO2饱和点浓度就低,其施肥浓度就低;相反,则施肥浓度应高。目前欧美、日本等国以0.1%作为施用浓度标准。
(3)施肥时间:应该在见光后前0.5h开始施用,施用2~3h;中午要进行通风时,应在通风前0.5h结束。
(4)施肥方法:钢瓶法、燃烧法、化学反应法、颗粒法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棉花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花铃
- 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
- 谷类作物产量补偿作用常表现为生长后期形成
- 土壤培肥的途径有哪些?
- 稻谷的粒重是由()和()两个因素决定的。
- 粮食作物的主要品质指标是()()()
- 下列蔬菜按农业生物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 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收获期在生理成熟期。
- 种植方式
- 作物胚胎发育一般通过4个连续阶段,依次是
- 因生长习性不同,作物的茎可分为()、()
-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 对糖料作物而言,含糖量高低是其加工品质的
- 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 0℃以上的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叫(),0
- 简述水稻的穗分化过程。
- 耕作效果最好的是()
- 解除种子的休眠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
- 营养叶依叶的组成不同又有()()。
- 遮阳网属于以下哪种材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