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用99mTc在体内标记红细胞(RBC)的原理如何?
- 99mTc在体内的分布受亚锡离子的影响。先静脉给予的Sn2+与血红蛋白结合,随后注射的99mTcO4--,由于首先遇到红细胞,则被已与红细胞结合的Sn2+还原为低价态99mTc(+4)并与血红蛋白形成络合物,从而改变了99mTc在体内的分布即不分布到甲状腺、唾液腺及胃等脏器,而是按血液的分布面分布。两次静脉注射间隔一定时间是使Sn2+离子能均匀而充分地与血红蛋白结合,也可使PYP逐步被清除。实验证明,用本法制备的99mTc-RBC,其标记率可达85~95%,红细胞与血浆的放射性比为43:1.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淋巴显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简述β敷贴疗法在眼科的应用
- 简述131I甲亢合并症的疗效
- 简述影响肾图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心肌"热区"显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31I-MIBG在临床上有何用处?
- 何谓放射性核素?
- 应用短半衰期及超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制备的
- 99Mo--99mTc发生器(裂变型)的
- 简述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及目的是什么?
- 理想的放射性核素脑显像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 怎样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 简述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时应有哪些注意
- 放射性核素胆道显像的临床价值如何?
- 白蛋白聚合体与微球有何区别?
- 何谓生物效应及相对生物效应"RBE"?
- 简述运动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哪些?
- 何谓灵敏度?
- 简述PET-18F-FDG显像特点是什么
- 简述PET在肿瘤研究中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