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电子音乐的发展?
  • 1、概念
    (1)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是指用电子手段制作的声音创作而成的音乐,与采用共鸣体自然发声的声音进行创作的传统音乐相区别。
    (2)电子音乐并非指那些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而是特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在作曲上也利用电子手段而产生的音乐,是演奏与作曲合为一体的音乐形式。
    2、形成与发展电子音乐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一个新音乐品种,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意味着音乐中音响音源的一次真正的革命。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录音带音乐与具体音乐时期早期的电子音乐经历了录音带制作时期。1948年,法国音响工程师谢菲尔(PierreSchaeffer,1910-)与作曲家亨利(PierreHenry,1927-)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首创了电子音乐实验室,他们利用录音器械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风雨声、车轮声、人声、动物的吼叫声,也包括传统乐器的声音等)收录下来,经过处理使之变形,如变化速度(声音变高变低),录音带打圈子(声音无限循环),反转(发声方式倒行),分切、拼接和延迟(产生回声)等,复合成一首独立的作品。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是谢菲尔于1948年用车轮、喷气、汽笛等声音制作的《铁路练习曲》。由于这种音乐选用的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体声源,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具体音乐(musiqueconcrètE.。1951年,德国音乐家艾默特(HebertEimert,1897—1972)在科隆广播电台建立了电子音乐工作室,他虽然也利用录音带制作电子音乐,但采用的声源不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体声音,而是由电子设备模拟的各种声响,力图创造一种更为“纯粹”的电子音乐,通过人们的理性想象经过电子设备构建的声音。如将宇宙太空中的声响,对人声、风声的模拟,复合成一首音乐作品。这是在德国形成的早期电子音乐风格,这种德国式的电子音乐风格后来得到德国电子音乐家斯托克豪森(1928-)的发展,通过他的作品《青年之歌》,使法国的具体音乐和德国的电子音乐于60年代左右逐渐走到了一起,成为一种合二为一的电子音乐。随着电子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切声源都成了音乐的基本材料,在音高、音量、音色、混响等制作调控方面,人们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传统技法的约束,不采用传统记谱形式(有的只作仪器操作的说明或图形表示),取消了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作曲家可以把在实验室里完成的作品,通过操作仪器,在音乐厅里播放出来。这种音乐超越了人声、乐器的声音极限,是科技时代音响的结晶,它创造出了人们过去无法想象的音乐效果。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斯托克豪森和他的作品为童声女高音和电子音响而作的《青年之歌》,以及意大利贝里奥和他的作品《面容》等。
    (2)电子合成器音乐时期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是制作电子音乐的一个小型独立的电平控制系统,它于1964年在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问世。电子合成器集产生声音、处理声音和控制声音三部分于一体,简化了电子音乐的制作程序和操作方式,可作现场演奏。到70年代,电子合成器已经成为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现代音乐中广泛使用的常规乐器。电子合成器的代表作品是美国的萨博特尼克(MortonSubotnick,1933-)于1967年创作的《月亮中的银苹果》等。
    (3)电子计算机音乐时期电子计算机音乐(computermusiC.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制作音响材料、在特定的程序中进行作曲而产生的电子音乐作品,它对电子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曲家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数字转换功能,对从外界采录的、由电子振荡器发生的或直接用数字手段合成的声音进行更加复杂的处理,还能对各种音乐参数(音色、速度和节奏等)进行严密的控制,整个创作过程不受乐器和演奏员的限制,更加便捷。代表作曲家和作品是法国的里塞(JeanClaudeRisset,1938-)和他的《突变1》(Mutations1,1969)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