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春化作用的可能机理是什么?
- 尽管对春化作用已研究了几十年,但对其作用机理还了解甚少。
梅尔彻斯(Melchers)和兰(Lang)1965年曾提出如下假说:春化作用由两个阶段组成。
第Ⅰ阶段是春化作用的前体物在低温下转变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第Ⅱ阶段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再在低温下转变成能诱导开花的最终产物,从而促进植物开花。
这种不稳定中间产物如遇高温会被破坏或分解,所以若在春化过程中遇上高温,则春化作用会被解除。
植物发育的每一时期中,都伴随着特异基因的表达。
春化过程诱导一些特异基因的活化、转录和翻译,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改变,最终进入花芽分化、开花结实。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人力激励
-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 代言的抒情方式造成了抒情内涵的双重性:(
-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 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G)/(T
-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的是()。
- 根据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工作组织
- 特殊能力是为完成()或()所必须具备的能
- 资本市场可划分为()
- 用人之长原理是指什么
- 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一的()没有统一的(
- 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
- 毛泽东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
- 期望理论提出动机强度取决于效价、期望值和
- 《烟壶》是冯骥才风俗画小说中的上乘之作。
- 2001年3月,A区建筑公司需水泥300
- 神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反应了该神所属群体的
- 1922年4月,()、潘漠华、应修人、冯
- 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是()。
- 毕加索的名作《()》被认为是传统美术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