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
- (1)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旗是行政单位,盟是旗上的监察机构,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西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他们作为皇帝的特派大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2)清朝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设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一人,以下大小城池则分置大、小伯克,他们均分别由朝廷派驻新疆的特派大员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统辖。
(3)清朝将东北封闭起来,实行军事统治、设置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统治东北,东北各族人民均被编入八旗制度下的基层军事组织牛录之中。康熙、雍正以后,大批关内流民涌入东北,清政府不得不在东北设置了一些府州县以官辖流民。这样,在东北地区八旗成员与府州县所属“民人”以不同形式同受清统治者的统治和役使,即所谓“旗民分治”
(4)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达赖、班禅同为西藏宗教僧侣领袖,中央派驻藏内事务,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具有同等权力和地位,藏内一切政务均应通过驻藏大臣。
(5)在面方少数民族地区,清初仍沿袭土司制度,实行间接统治。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大规模推行土归流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地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这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已深入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战国时期上计制
- 考满
- 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
- 简述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的行政决策?
-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会监督制?
- 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
- 简述明代乡村的自治管理形式。
- 唐后期,宦官专权危害朝廷的根本原因是()
- 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
- 简述造成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
- 在中国封建社会,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的地方
-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
- 二府三司制
-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
- 考试院院长须经总统提名后,()同意后任命
- 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
- 简述战国时期主要的选官方式?
- 简述元代的行政决策及其执行?
- 夏、商、西周整个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呈现出
- 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