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一个出生不到一周的婴儿,由于凝血功能缺陷,需输新鲜冰冻血浆,79小时内做了189项检查,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类风湿、糖尿病等项目,面对很多如同“套餐”性质的化验,家属觉得被医院骗了(《南方日报》7月12日)。请运用医政管理一章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医院的做法是否妥当?过度医疗的背后推手有哪些?
  • 应该说,家属的感觉未必正确,因为“宝宝由于凝血功能缺陷,需输新鲜冰冻血浆”。而按照有关医疗规定,输血的患者必须在输血前留取关于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其目的主要是监控因为输血传染疾病的信息,提高血源质量。并且这一规定是硬性的,如果有人违反,当事医生会被“一票否决”。因此,给一名出生不到一周,但可能需要输血的婴儿检查艾滋病、梅毒,本身是符合医疗规范的。
    但尽管这样,给一名刚出生的宝宝,短短79小时就做了189项化验检查,还是有些不大让人信服,这么多化验需要留取多少血标本?而一名刚出生的婴儿,体内一共才有多少毫升血,如此不计代价的化验,严重违背了医疗伦理的底线。
    过度化验,是过度医疗的又一种表现,其背后的推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某些不完善的管理。例如,这几年为了限制用药,医政部门对医院的医药比例(药品收入在整个医疗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限制。这个制度的立意很好,但由于缺乏对不合理用药的有效监管,加之没有确立医疗服务的合理收费制度,医院又不愿意减少用药,于是很多医院通过增加化验收入来拉低医药比例。
    其次,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很多医生都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为了不出现漏诊现象,病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能想到的化验都查了,既可显得对病人负责,而且自己还能规避风险。 
    其三,这几年,在经济考核为主的医疗管理下,事实上存在着对医生的逆向淘汰。因为,我们知道,一个有良知的医生,应该具有一些为困难患者节省费用的恻隐之心。但现在越来越重的经济考核压力,让那些有恻隐之心的人,要么被淘汰,要么过得很艰难,这就逼着医生道德底线的一步步退却。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