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详细论述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种类、特征及流派。
  • 明清时期的说唱艺术在宋元说唱的基础上,有的名称发生了变化,有的衍生出许多分支和流派,有的在相互交流、融合后又孕育出新的艺术品种,绝大部分的说唱种类都流传到了近现代,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鼓词类。主要流行于北方,表演时演唱者自击鼓板掌握节奏,其他的伴奏乐器还有三弦、琵琶、二胡等,流传到各地后与各地方言、民歌、小调结合,发展出“大鼓”的形式,如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等。
    ② 弹词类。主要流行于南方,演唱形式一般为自弹自唱,演员表演时采用坐唱的形式,演唱篇幅可长可短,在清朝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弹词家,其中以陈遇乾的“陈调”、俞秀山的“俞调”和马如飞的“马调”最为著名。
    ③ 牌子曲类。这是种将明清流行的各种民间小曲或戏曲曲牌联接起来组成一个套曲,用来说唱故事的形式,种类非常多,分布地区广,如京津一带的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湖南丝弦等。
    ④ 渔鼓道情类。道情是因道士用道曲说唱道教故事而得名,后逐渐流传到民间,又称“唱道情”,常用的乐器是渔鼓和长竹片,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有这类曲种,如青海道情、内蒙道情、广西渔鼓等。
    ⑤ 琴书类。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以唱为主,演奏形式有坐唱、站唱,在全国范围均有分布,如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安徽琴书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