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配合使用?请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列举主要有哪些政策配合模式,并解释其原因。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都是需求管理的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其焦点在于推动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回复均衡状态,以实现成长、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要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从失衡回复均衡,或是调节总供给,或是调节总需求,或是调节总供求双方。就短期均衡来说,关键是调节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使之与短期内比较难以调节的总供给达到均衡状态。这就是需求管理政策的含义。
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也就是调节货币供给。换言之,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离不开对货币供给的调节一一或是使之增加,或是使之缩减。货币政策是这样,财政政策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两者应该配合,也可能配合的基础。至于它们的区别,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只是在于:一是通过银行系统,一是通过财政系统;一是运用金融工具,一是运用财税工具;一是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一是由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这也就为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提供了可能。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凯恩斯革命”推出了宏观经济干预政策。由于金融体系扩张乏力,遂把财政政策推崇到反危机政策的首位。进入20世纪40年代,长期的萧条局面暂时被战争带来的繁荣所代替。有效需求不足不再是主要矛盾,应付巨额的预算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而成为迫切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凯恩斯主义者进而提出“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即根据经济的冷热,交替实行紧缩和扩张政策。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功效。其含义是权衡经济中最需要注意的紧迫问题,并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适用性的特点,或采用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的搭配,或采用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的搭配。当然,特定的经济形势也会要求“双松”或“双紧”。我国这几年的宏观政策就是双扩张的格局。制止严重的通货膨胀,无论在哪个国家,必然要求双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要配合,需要搭配实施,是由于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在经济疲软、萧条的形势下,要想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需求不足,以促使经济转热,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在过冷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缺乏扩大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厂商缺乏扩大投资支出的积极性,消费者也同样缺乏扩大消费支出的积极性。不仅他们的行为意向与货币当局不必一致,而且也不听命于货币当局。所以,即使中央银行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易收到扩张的实际效果。财政政策则不同。财政扩大投资是私人厂商无须自己冒投资风险却可以获得维持乃至扩大经营的好机会。投资支出以及带动的消费支出,再加上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所直接引出的消费支出,对于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可是,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要想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需求过旺,以克服通货膨胀和虚假繁荣,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抑制货币供给增长方面的作用是强而有力的,既有很多可以运用的工具,又对于创造存款货币的商业银行能够起强而有力的制约作用。这就会进而制约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并会程度不同地使通货膨胀受到抑制。而财政政策,要紧缩,就有颇大的难度。对所有国家来说,财政支出有极强的刚性,不仅难以绝对压缩,甚至压缩增幅也并非易事。税收和支出政策的调整均需通过立法程序,而增税和减少福利支出这类问题,是很难获准通过的。
总之,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用其积极有利一面时,总会伴随着不可避免的消极的副作用。相互搭配使用,有可能使副作用有所缓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关于货币职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增减,基础货币总额必然会
- 简述人民币发行制度的内容。
- 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
- 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称作()。
-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纸币是在金属货币执行()职能基础上产生的
- 交易所的期货交易商一般采用()来进行期货
- 以下对现代信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有()。
- 在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问题上,国际货币基金
- 在总量极不平衡的条件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
- 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利率、实际利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
- 金融工具收益率是指购买金融工具所能带来的
- 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在3%以上,但尚未达到
- 人们纷纷抢购商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
- 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时,应符合()等三
- 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
- 一般而言,各国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非银行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