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教育目标体系的层次。
- 教育目标体系是一个多种层次的体系,大致有以下层次:
第一层次教育目的。这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的教育目标。这一层次的教育目标的制定与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民族传统、教育思潮直接有联系,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或以政策形式规定。终极教育目标具有高度概括性、方向性、指导性,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
第二层次教育目标。即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制定。它可分解为各种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课程目标。是依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各种教育大纲中。课程目标可以是一个学年的,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的。
第四层次单元目标。即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这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由教师制定,并可进一步分解,具体编制为课时目标或某一次教育活动(如一次班会活动或一次春游活动)的目标。上述第一、二层次教育目标是按学制规定,整个修业期满方能实现的目标,我们称之为远期目标或理想目标。其意义着重在指出方向、远景,使人得到鼓舞,是制定具体目标的重要依据。第三层次的目标是更加具体化的,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实现的,我们称之为中期目标或中程目标。第四层次目标是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教育活动即可实现的,我们称其为近期目标。教育目标从第一层次到第四层次是逐次具体化的。我们把具体到可观察、可测量、可直接操作的目标称作教育的行动目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派任制、聘用制、()
- 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
- 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 学与教活动的主体是()
- 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主要采用了
- 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模式的主要步
- 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
-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
-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年
- (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 光的物理特征有()。
- 吴老师任教的班级有30多位学生考上了大学
-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
-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
- 教师的人际知觉
-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