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包拯·上殿札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清代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为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两则材料都强调的是()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严格执法,治国之本
D、刑一正百,杀一慎万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
- 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
- 开元(713—741年)时,广州“江中有
- 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
- 曾预言中国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
-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
-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
- 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其实
- 苏格拉底对哲学的最大贡献是()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贸易理论家贾格
-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
-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中既没有去单纯歌颂
- 美国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
-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
- 撒切尔夫人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
-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755—76
- 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
- 汉唐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的中国文